劳动创造未来,匠心闪耀新时代。江苏交通新媒体平台开设“全国劳模风采”专栏,聚焦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,展现江苏交通运输产业从业者昂扬奋进的时代风貌,为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、加快建设交通强省汇聚精神力量。
张剑云,中车戚墅堰所研究院中车金属材料技术研发中心科研试制班班长。他用26年把火花四溅的铸造车间淬炼成创新熔炉,将奋斗年华锻造成高铁飞驰的沸腾人生。
熔炼,是高铁关键零部件铸造生产中最核心的工种之一,也是条件最艰苦的工种之一。“灰头土脸”的车间环境、动辄40℃以上的高温,在别人看起来的苦、脏、累并没有吓退张剑云,只因每次破解难题的成就感能让他忘却工作的辛苦。
2002年,车间里的涡轮壳铸件总是出现孔洞缺陷,师傅说是铁水温度太高,可尝试了半个月的降温工艺,铸件还是“病恹恹”的。为此,张剑云开启了思考模式。“我们把温度提高,问题竟被解决了。”这促使他开始不停地学习,不停地解决问题。
2019年,“复兴号”动车组齿轮箱铸件全部升级采用先进的金属型低压铸造工艺生产。升液管是该铸造工艺最核心的工装,需要长期浸泡在高达700℃的铝液中。传统升液管或极易腐蚀或容易断裂,需要频繁更换,不仅增加了采购成本,更可能影响铸件质量,造成产品报废。
有没有办法能将传统钢制升液管和陶瓷升液管的优势结合起来呢?最终,张剑云从办公室用的复合陶瓷茶杯得到启发。改进耐火材料、搪瓷、烧结,成功了!创新方法应用后,升液管使用寿命较原来提高近10倍,不仅提高了复兴号动车组齿轮箱铸件质量,也保障了高铁的运行安全。
2020年,面对轨道交通车辆轻量化发展的新需求,张剑云再次挺身而出,从熔炼岗位走向科研试制的最前端。在开发铝基复合摩擦材料的过程中,他带领团队解决了“黑斑缺陷”这一长期困扰行业的难题。配套工装和工艺改进成功之后,成品率达到90%以上。
张剑云主持完成的“高速动车组铝合金齿轮箱铸件成型工艺改进及质量控制研究”获中车科学技术奖,成为首位上台领取该奖的铸造工人。他参与制定《球墨铸铁球化率》国际标准,拥有授权专利3项,其中发明专利2项,发表论文6篇。
为培养更多铸造技能人才,张剑云自主制作铸造培训课件20余件,开展各种铸造工技能提升培训300余课时。张剑云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以来,成员中已有4人获“全国铸造行业技术能手”称号。